导航

矿山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

一、板块介绍:

        目前所从事矿山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业务的职工有百余人,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占比60%以上,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57人,初级4人。

拥有HDL-160D多功能顶驱式钻机及便携钻机20余台套,ZJS175-2A捷豹螺杆式空压机、浆博士-泥浆分沙机、旋喷设备、大疆精灵4 RTK无人机、中海达RTK-GPS与全站仪等仪器设备。

主要从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评估、勘查、设计与施工,水文地质和水资源、新能源(地下热水、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能、干热岩)、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地质环境监测和矿涌水污染防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业务。业务遍布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江西、湖北、重庆、内蒙古、山东等全国各地。先后完成数干项各类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评估、勘查、设计与施工任务,在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江西、河北等多地实施尾矿库充填项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新能源勘探开发、山水林田湖草修复业务,更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二、板块资质: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级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

4.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

5.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叁级

6.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三、板块业务:

1.矿山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评估

2.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施工

3.环境地质(含水文地质和水资源、新能源(地下热水、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能、干热岩)、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地质环境监测和矿涌水污染防治等)

4.生态修复

矿山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板块重点项目介绍


一、2019年花垣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李梅矿火焰土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基本概况:湖南万顺地勘建设院有限公司(现属省工矿所)承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9年花垣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李梅矿火焰土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的李梅矿火焰土片区。花垣县边城镇李梅矿火焰土片区矿山属于镇办企业,无序管理野蛮开采,废弃矿渣乱堆乱放,形成不稳定边坡,易引发滑坡及废石流灾害直接威胁矿区 57 248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矿区内存在严重的侵占农田、林地及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违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本次李梅矿火焰土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投入资金670余万元。

取得成效: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以“两山理论”作指导,对生态修复区域内不稳定废石堆边坡采用防挡结合的防治办法,消除安全隐患,其中修筑挡土墙900余米,截排水沟3600余米,埋设涵管200余米,有效的保障边坡安全稳定。使用三维植被网覆盖裸露的废石堆,然后配制营养土喷播覆盖在废石堆上,形成植物生长土壤基质层,再在土壤基质层上喷播草籽、种植爬藤、栽培灌木等各类植被,修复过程中累计喷播植草面积约38000㎡,种植桑树3900余株,爬山虎2600余株。经过精心养护,形成立体植被生态体系,有效恢复区域内的植被生态系统,在生态修复区域内形成“处处有花草,四季各不同”的生态景观。


二、娄底市冷水江锑煤矿区(冷水江市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第六标段(勘查、设计、施工)总承包

基本概况:娄底市冷水江锑煤矿区(冷水江市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第六标段(勘查、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是由湖南万顺地勘建设院有限公司(现属省工矿所)组织实施,完成合同金额1450余万元。本项目采用勘查、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采取科学先进的勘查技术,运用创新性设计理念,通过优良施工工艺,打造“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高标准生态修复示范区。

取得成效:本项目范围横跨冷水江市域,涉及的7个区域地块(梓芳地块、梓坪地块、红安地块、杨桥地块、官溪地块、杨梅岭地块北区、杨梅岭地块南区),累计生态修复面积约532000平方米,挖填土方约300000立方米、外借表土约45000立方米、种植乔木48000余株、藤本攀爬植物193000余株、地被植物约307000平方米、排水沟6500余米、园区道路7200余米、挡土墙300余米、干砌石防滚堤900余米。


三、耒阳市黄市镇蔡伦竹海森林公园非法开采大理石万清片区土地复垦复绿工程恢复工程

项目概况:耒阳市黄市镇蔡伦竹海森林公园非法开采大理石万清片区土地复垦复绿工程位于湖南省耒阳市黄市镇万清村,项目区内有乡村公路相通,共有8-1、8-2、9、11四个复绿区域,以回填深大矿坑和修坡复绿为主。矿坑为高陡岩石涳坑口,最大深度40m;边坡为高陡岩石边坡,最大边坡垂直高度约65m,大部分坡面超过70°,存在垂直及反坡的坡面,且坡面凹凸不规则,修复面积约7.5万㎡。最大边坡分为四级,单级边坡高大于10m,第一级边坡坡度55-75°,第二、三级边坡坡度大于85°,倾角大,基岩裸露,坡面少土或无土,少水,少养份,植物生长环境恶劣,生态修复难度大。

取得成效:与科研单位合作,构建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修复模式。湖南万顺地勘建设院有限公司(现属省工矿所)在龟坡废弃矿山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相关科研成果转化试验,集藤本植物科研育苗、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藤本植物绿化景区。项目种植藤本植物10000多株,初步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一年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更衬托蔡伦竹海的多元化休闲观光景观,不仅修复了周边生态环境,提高了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水平,盘活了闲置和低效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矿产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危害,消除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让废弃矿山变废为宝。


四、邵阳市隆回县小沙江镇闽磊石材厂(采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基本概况:邵阳市隆回县小沙江镇闽磊石材厂(采矿区)生态修复项目,位于邵阳市隆回县小沙江镇岩背村,建设投资金额340余万元,由湖南万顺地勘建设院有限公司(现属省工矿所)组织施工,主要是对前期建筑用石材厂遗留采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并对周边区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项目的生态修复区域分为南、北2个区域,主要由Ⅰ区(工业广场区)、Ⅱ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区)、Ⅲ区(废石堆)、Ⅳ区(露采区)、Ⅴ区(材料堆场区)组成,项目生态修复区域面积约73000㎡。


五、临武县三十六湾山水林田湖草排形河流域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区通天山南部废石堆及工业广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第七标段)

项目概况:临武三十六湾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是湖南省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工程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要素齐全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是我省以“一江清流、一湖碧水”为主线,以自然恢复、绿色修复为手段,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修复和区域综治,实施水环境、农业与农村环境、矿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等四大工程,打造“清水长廊”,实现清水入湖、清流出湘,在长江经济带的龙腰上、在祖国中部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项目金额5355万元,于2020年12月1日全部完工。项目由湖南省勘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属省工矿所)实施,主要参与人员:常宝、段平国、陈坤、周旗俊、黎苗、向燕。


六、松潘县川主寺镇金河坝漳腊金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项目概况:漳腊金矿地处松潘县川主寺镇金河坝村,矿区主要属川主寺镇金河坝村管辖,部分在水晶乡水桶村境内。金河坝由于地处川西北生态功能脆弱区,地表植被一旦破坏很难自然恢复。沟域内总体上地广人稀,人类工程主要是始于1913年的砂金开采,沟岸半坡见多处采金老窿,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大量的采金废弃的砂砾石堆积在沟道中,完全裸露于地表,其上无植被生长,对沟口居民生命财产、以及乡道、村道和岷江河道的危害性、危险性较大。由此可见,漳腊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急需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七、湖南省永兴县悦来镇尹家村上南冲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项目概况:悦来镇尹家村上南冲滑坡地质灾害始发于2012年6月1日,初次滑坡造成滑坡体前缘16栋房屋开裂受损,随后数年来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8.20”特大洪灾影响,再次损毁房屋14栋,滑坡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形成纵向250米,横向宽340米,相对高差80米的滑坡体。滑坡区属第四系残坡积粘土,如受暴雨影响,极可能诱发滑坡体整体下滑和特大泥石流,直接威胁上南冲组136户62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八、《湖南省郴耒煤田永耒矿区北段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基本概况:水源勘探区位于耒阳县城之东约30公里。行政区划属东湖区的东湖乡、枫泉乡管辖,面积为68平方公里。完成的工程量水源勘探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水源物探找水,由省物探队于1981年7月开展工作,1983年7月提交了《湖南省永来向斜北段矿区水源电法勘探总结》。完成测线32.63公里,座标点3307个,基本观测物理点3349个,检查点262个;第二阶段,水源地质勘探,由省煤勘一队(现合并到省工矿所)于1981年11月开展工作,1984年10月提交《湖南省郴耒煤田永来矿区北段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九、《湖南省地热水资源勘查综合研究》

基本概况:《湖南省地热水资源勘查综合研究》为原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与原湖南省煤田地质局水工环地质勘探队(两队现合并到省工矿所)联合实施的科研项目,项目于2014年2月完成,项目充分利用前人成果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湖南省地热水资源的分布及形成规律;调查、分析湖南省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湖南省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化提出建议;建立开发利用示范区,推进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十、《湖南省干热岩资源调查评价》

基本情况:本项目来源于湖南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资金项目,承担单位:原湖南省煤田地质局油气资源勘探队(现合并到省工矿所),工作起止年限:2014年09月-2016年12月,工作区范围: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总体目标任务是研究湖南大地构造背景,掌握湖南地热场变温带、恒温带、增温带在纵向上与横向上分布规律,甄别地温梯度异常区。研究构造发展史与岩浆活动史,推测隐伏岩体赋存范围。预测干热岩潜力分布区,估算湖南干热岩资源量。


   更多项目图文展示   

通信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76号

联系电话: 0731-89901408 意见反馈邮箱:homepage@csu.cn